正在加载
请稍等

菜单

文章

Home 沐鸣2注册网站 柴麒敏:交通领域的排放是“双碳”领域的重点领域
Home 沐鸣2注册网站 柴麒敏:交通领域的排放是“双碳”领域的重点领域

柴麒敏:交通领域的排放是“双碳”领域的重点领域

沐鸣2注册网站 by

6月7日,“同行·善见·科学——中国新能源汽车多元发展论坛”在北京正式召开。论坛上,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表示,交通领域的排放是“双碳”领域的重点领域。

柴麒敏:交通领域的排放是“双碳”领域的重点领域

目前交通行业的排放其实在我们国家大概占到不同的数据口径大概占到10%到13%左右,在这个区间里,有80%左右的排放是来自于道路交通,所以交通行业未来绿色低碳转型最主要的领域就是在机动车。他认为,未来的绿色低碳转型要走的路还很长,能源动力技术也并非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这更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同时不断完善激励和约束政策,更好地实现国家“双碳”目标。

以下为现场发言原文:  

柴麒敏:尊敬的赵主席赵部长,各位领导同事,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双碳”以及汽车转型的话题,“双碳”这个话题是我们的本行,我前后也参与了国家多次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论证,过去一段特别是最近这两年多的时间内,关于“双碳”的话题我们也参与了很多政策的支撑,刚才其实赵主席做了非常好的关于“双碳”来龙去脉的国家政策最新形势的很多介绍,在大家的基础上我进一步的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和理解,首先我们看这个气候变化确实近年来非常受关注,前段时间像法国的总统马克龙、巴西的总统卢拉、欧盟的主席来华访问跟总书记国家领导人谈到的这个话题当中有较多都涉及到跟气候变化跟碳中和有关,这个话题近年来已经成为按照联合国秘书长的说法,已经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可能最受关注而且影响极为深远的议题,刚才赵主席讲到了气候变化这个成因,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主要归因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排放了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造成了全球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这个是生态环境问题是气候保护问题,背后涉及到能源生产和消费,涉及到大量的产业,我们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几乎都跟他有关,涉及到经济发展的模式,也是依靠资源高依赖性的还是创新驱动性的,涉及到国际贸易,特别是大宗油气产品铁矿石铜绿的贸易,也包括近年来跟汽车纺织产品家电电子产品有关的相关贸易。

金融的话题也是,石油美元体系金融定价又建立在化石能源的基础上,尤其是期货的价格,也包括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增的专利技术都跟绿色低碳有关,这个话题背后实际上是很多发展的核心问题,刚才赵主席也讲到了这个问题的紧迫性,我们来看这张图当中右边这几个像披萨饼一样的图,这个就是我们面临的现状,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要求把全球温升控制在2度,这个已经从一个科学共识变成了全人类共同努力奋斗要实现的一个政治愿景,那如果按照这个目标来的话,我们来看看我们现实情况是什么样子的,中间这张图就是我们全球的排放,实际上过去几年虽然有波动,但总体上一直在快速的增长,到部分为止灰色这几张饼图当中就是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排放的二氧化碳,大概2.5万亿吨,是我们大气当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几乎上升了一倍,科学家做了一个比较,他因为这个温室效应所导致地球上额外留下来太阳辐射的热量相当于250亿颗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热量,所产生的影响非常大,使得我们地球的温度相比于工业革命前上升了1.1度,如果类比我们人体的温度大概差不多是处在39度半,就是地球已经处在一个比较严重的发烧状态,他产生了很多极端事件的影响,比如说越来越多的洪水干旱,世界气象组织做了一个统计,目前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相比于上一个世纪已经增加了5倍,经济损失增加了7倍,肉眼可见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在我们身边真实的发生,所以总书记讲大自然一次又一次在给我们警告,希望我们对此做出一些发展模式的反思和转型的改变。

最新的评估报告刚才赵主席也提到了IPCC第六次的评估报告提出,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全球必须要在2025年前达峰2030年排放要减少27%到43%,所以从这个研究结论上来看,我们面临的情况是比较紧迫了,这个图橘色这部分是我们剩下来的碳排放空间,两度下比较乐观的情况下大概还够我们排20年,1.5度下只够我们排七八年,所以他就要求全球转型要快速的发生,同时全球要在2050年到2070年实现近零排放,我们主张全球各国的发展阶段不一样,所排放的这个历史责任也就是造成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也不一样,所以希望在全球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应该率先减排同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支持,但是从全球整体发展的情况来看,气候风险确实已经在直接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包括未来的经济和能源的安全。那在巴黎协定下,巴黎协定是2015年达成的,是习近平主席当时亲自出席推动的一项重要的多边进程,他在2020年之后进入到了第一个实施周期,巴黎协定非常像中国的五年规划,他也是五年五年来的,第一个周期当中就推动了重要的进程就是碳中和,从欧盟中国陆续提出碳中和目标之后,带动了全球到目前为止总共有130多个国家不同形式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如果把GDP加起来的话大概现在已经占到了全球的92%以上,特别是像中国美国欧盟这些大的经济体提出碳中和目标之后,毫无疑问碳中和接下来会成为全球产业投资能源市场资金流动国际贸易非常重要的规则,极大影响未来全球产业的发展。

我们看几组数据感受到全球在这个领域发展速度之快,第一个全球能源转型的投资,气候变化我们能源要从原来的高碳为特征的转向低碳甚至是零碳为特征的这么一个新体系,那我们看到这个左边这张图来自新能源的统计,过去20年当中在能源转型领域的投资发生非常快,增速非常大,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看到80%主要来自于两个领域,一个就是风电和光伏来自于上游的电力行业,另外一个是下游的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大概也占到了将近一半的投资,全球在这个投资总额已经达到了1.1万亿,第二个数字就是金融,我们知道金融是实体经济的反应,金融有信贷、债券、保险、基金、信托等等我们举的例子是绿色债券,因为他口径可比,在全球主要是气候债券,气候债券去年的发行规模,这几年的发行规模基本上都在4000到6000亿左右,也是增速非常快的一个类别,第三个就是全球碳市场,如果不是因为气候变化就不会有这个新兴市场,这个新兴市场近年来交易额增长非常快,去年首次达到了8600亿欧元,我们看到2020年才3000亿不到,那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在这方面的表现,中国为什么要推“双碳”,非常大的逻辑来自于产业,中国已经连续10几年我们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位列全球第一,特别是去年大家看右边这张图,这个是全球前十大的新能源投资国,中国去年的投资大概占到了全球的将近50%,是美国同期的大概3.8倍,所以保持这样的增速已经很多年了。

所以我们现在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规模最大产业完备程度最好,而且在研发投入上近年来也是位居全球前列,第二个就是绿色金融,我们在绿色信贷余额、绿色债券发行的规模上同样也位居全球前列,碳市场,我们2021年中国正式启动了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此前有7个地方的交易试点,这项工作中国也在稳步有序的推动。尽管这个交易额可能还不大,但是我们已经建成了全球覆盖排放量最大的市场,未来发展的潜力还是非常大的。全球对碳排放越来越多的采用碳定价的方式,就是碳排放必须要付出经济代价,必须通过价格机制进行一个外部性的校正,到目前为止全球有将近60个国家和地区采用了碳定价的机制,其中一半大概是采用碳市场,另外一半采用的是碳税,这里面就包括了像中国、欧盟27国,德国、奥地利、新西兰等主要的国家,美国、加拿大、日本部分地区,那我们看到当然除了这个定价之外每个区域的价格会有比较大的差别,比如说欧洲市场现在价格,一吨二氧化碳大概在100欧元左右,中国碳市场价格大概在50块钱人民币,价格之间的差别,尽管在全球体制下,全球的巴黎协定下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具体到行业竞争、企业竞争的时候,他们认为这个规则就会有一定的意义,那比如说欧盟,欧盟在今年的5月16号已经正式对外公布他要在今年10月1号开始正式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这个机制尽管有一段时间的宽限期过度期,但是未来要对钢铁铝水泥化肥化工电力这些产品征收碳关税,目前是6大类,具体的产品有200多种,未来有可能扩展到20多大类,涉及到产品可能有2000多个,所以说这个对我们影响还是很大的,而且不只是欧盟,包括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等这些国家都在酝酿类似的政策。

大家注意到今年5月份召开的七国集团的会议,也是来者不善,其中提到了很多七国集团在建气候俱乐部,他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一个碳关税的联盟,特别是在经贸关系上,也包括七国集团声明当中提出来要求西方之外的主要经济体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要求,这个对我们国家是有比较大的外部压力的。而且不只是像类似关税这些边境调节机制,在越来越多的我们看到新的技术标准,比如说针对工业储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我们知道这个欧盟这几年专门出台了一个电池和废电池的法规,我们国内叫做新规,那这个法规提出来从明年开始要针对动力电池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足迹以及包括再生材料最低使用的比例要进行一个标准的限额,那中国大家知道动力电池的这个产能大概占到了全球接近70%,未来有可能这些产品都需要到欧洲去,类似的这个政策可能在其他发达国家也是,所以这个对我们国内这些产业影响实际上是巨大的。到目前为止全球大概已经有超过900家大型的企业提出了碳中和目标,我们这里只是放了其中一部分,这个早期更多的是一些高耗能资源类的企业,比如说像很多能源的或者是铁矿石资源类的企业,那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像电气电子互联网,时尚产品,新材料,也包括我们关心的汽车制造都在提碳中和的目标,因为这些大型企业的总部较多都是位于欧美,他们提碳中和的目标早于2050年,有相当一部分是在2030年前,他们实现碳中和也不只是总部实现碳中和,他往往要求产业链上下游同步实现碳中和,如果你的企业平级供应商的平级进入不了他的集采的名单,从供应链上传递下来碳减排的压力对现在的行业发展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我们这里也看到了非常多熟悉的汽车的品牌,整车的品牌。

汽车企业碳中和几乎成为了未来一个非常主要的方向,这是一个长期转型的方向,短期也非常赞同前面很多领导和专家提到的,那在转型过程当中确实需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到技术的成熟度,要考虑到市场的完备程度,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等等各方面,那从目前来看汽车未来实现碳中和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趋势,目前我们已知的,已经有不少国家从原有的燃油经济性标准,我们经常讲百公里消耗多少升油这样的标准,已经在逐渐的转向碳排放标准,就是每公里排放多少公斤的二氧化碳类似这样的标准,比如说像欧盟,也包括了像美国、日本等等,目前可能还在并行但远期来看因为你这个电车的比例或者是其他新能源的这个比例越来越高之后,他就会产生你这个评价不能只是光用燃油经济性来评价,所以说这样的变化对未来的这个推动还是非常大的。在2022年有一项研究表明,在去年新注册的车型当中,新能源汽车相比于燃油汽车他在碳排放绩效上确实有更优异的表现,即使在中国,大家知道中国的电力结构当中煤电占据一定的比例,即使这样的情况下同等条件下全生命周期的新能源汽车的碳排放比汽油车大概低40%左右,在欧美大概低70%左右,即使在印度大概也低20%到30%左右,所以确实从整个转型来看,那新能源汽车在这方面有更好的表现,当然刚才我们也讲到了转型需要综合来看,更多的去看他的经济、排放以及安全等等各方面综合的这个指标。

转型对中国来说确实从我们的角度来看,非常重要的基础就是来自于产业的发展,产业的推动,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到,在落实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任务过程当中要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中国提“双碳”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在产业上还是在绿色低碳产业上占据一定的竞争优势的,那我们这里放了三张榜单,第一个就是上游的,跟我们汽车行业发展也很关系,就是能源和电力的供给,全球前二十大新能源企业以光伏企业为例,有17家目前是中国的,特别是前十名都是中国的,那新能源汽车制造也是,如果按照销售量来排名的话前二十大的企业当中有十家在中国,动力电池也是,前十名有6家在中国,另外四家分别在日本和韩国,没有一家欧美的企业,所以说欧美近年来有非常大的危机感,觉得在绿色低碳领域会被中国占据鳌头,所以近年来在采取一系列的组合拳应对这个方面,我们自己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对这些问题。

交通领域的排放是“双碳”领域的重点领域,目前交通行业的排放其实在我们国家大概占到不同的数据口径大概占到10%到13%左右,这个区间,其中80%左右的排放是来自于道路交通,就是机动车,所以交通行业未来绿色低碳转型最主要的领域就是在机动车,我们国家目前在政策文件当中已经明确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到2030年我国的路路交通、石油消费要达峰,就是油汽2030年前要达峰,大致上政策节奏是这样,到2030年前新增的交通工具当中40%左右要来自于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动力,所以说目前从目标上更多是这样,那同样的在营运包括其他的基础设施等等这些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一系列的要求,新能源发展确实近年来也比较受国家政策的关注,陆陆续续出台的政策也有不少,较大部分市场的发展都超过了原有政策设定的目标和路径,确实发展比政策提出来要快,同时在行业领域也有很多推动,这里面特别举了一个例子就是零排放工厂的例子,因为确实现在在国际上在供应链上遭到了很多产品碳足迹以及碳排放准入标准这方面的限制,所以国内很多企业在想一些不同的办法,比如说像这家生产动力电池的企业,把企业放在一个绿电比例比较高的园区,目前国内零碳的工业园区建设也是如火如荼,尽管数量还不多,但是确实给未来很多高排放的行业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也就是说尽管我整个产业在制造过程当中他不可避免的要产生碳排放,但是如果像园区像一些我们外部的基础设施能够给他提供未来绿色低碳转型的基础设施条件,也会推动便利更好的发展。

我相信这个汽车的转型我们前面几位领导都提到了140年的发展的历史,那中国是70年,我相信未来绿色低碳转型可能也有非常长的一条路要走,这个过程当中是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他并非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更多是需要在技术路线上,在政策的激励和约束上更多的去完善更好的来助力我们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我的一些自己的个人的思考和体会就汇报到这,非常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谢谢大家。

 

02 2023-10